國家加力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扎實推動經濟向上結構向優(yōu)、發(fā)展態(tài)勢持續(xù)向好。對此,中宏網聯(lián)合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fā)展與戰(zhàn)略研究院相關專家,針對一攬子增量政策開展解讀宣傳。本期視頻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fā)展與戰(zhàn)略研究院研究員、經濟學院黨委副書記、經濟學院教授范志勇從宏觀經濟層面解讀一攬子增量政策,點擊視頻觀看!
中宏網:如何理解“增量”一詞?
范志勇:其實大家都已經知道了,從9月24號開始,先是中國人民銀行、證監(jiān)會,然后就是中央政治局的會議。國慶節(jié)之后,發(fā)改委、財政部,包括住建部這一系列和經濟相關的主要的主管部門,都通過國新辦的新聞發(fā)布會的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來發(fā)布了在各自領域的一些政策。
這種政策實際上在過去是比較少見的,過去一般都是這種單向的政策。這次幾個核心的經濟主管部門一起,相繼通過國新辦新聞發(fā)布會的形式來對外宣布未來的政策調整,這個是比較少見的,所以我們把它稱為一攬子增量政策?! ?/p>
增量改革的問題是對應另外一種所謂存量的政策或者存量的改革。存量是用來刻畫當前經濟已經形成了的一種狀態(tài)。比方說當前的經濟運行情況,可能和過去一段時間里,國內外環(huán)境已經發(fā)生了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通過存量政策調整,難度是比較大的。
所以我們必須要通過增量的方式來進行調整,比方說我們對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做出調整,改變人們對于未來的預期。比方說人民銀行又調整了存量房貸的利率,就是說,房貸本金沒有什么變化,但是每個月支付的利息成本下降。這種情況下,大家可能有更多的收入用于消費,那么消費的需求才有可能發(fā)生一些變化。所以就是通過這種增量的政策來撬動存量的調整,這是提高政策有效性的一種方式。
中宏網:一攬子增量政策要解決什么問題?
范志勇:其實宏觀經濟當前我們遇到的情況,如果簡單概括,最明顯的一個特征就是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不僅僅是我們國內經濟的原因,也是全球經濟一個長期的狀況,再加上國際環(huán)境的變化,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包括中歐最近的貿易摩擦,實際上我們所面臨的整個外部的需求環(huán)境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它也傳導到我們國內的內部經濟運行。所以內外部的因素疊加,使得我們現(xiàn)在面臨一個比較顯著的困難,就是總需求不足??傂枨笥胁蛔憔椭苯芋w現(xiàn)在我們消費的增速在放緩,投資的增速也在放緩。
但是另外一方面,我們看到在供給層面,通過推進新質生產力的發(fā)展,我們在很多尖端科技領域已經實現(xiàn)了重大突破?!靶氯龢印痹谌蚴欠浅S懈偁幜Φ?,包括信息通訊,比如華為芯片等都實現(xiàn)了很明顯的技術突破。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一方面技術有了突破,供給方面結構有很大的改善。但是另外一方面,全球的總需求面臨不足的狀態(tài),所以現(xiàn)在這兩項疊加在一起,對于我們來說迫切需要解決一個問題,就是總需求不足的困難。所以這次,也是面臨著這樣一個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中央出臺了一攬子增量政策力度也是非常大的,都是有針對性的細則出臺。
中宏網:如何正確看待一攬子增量政策,中國經濟的前景如何?
范志勇:要正確看待政策見效。實際上我們國家整體生產能力已經處在一個比較高的水平,反而是一些結構性的矛盾和總需求不足的矛盾相互疊加,所以現(xiàn)在不僅僅是說財政花多少錢,建多少大項目就能把我們的問題解決了,而應該是在很多領域,我們一方面能夠把長期的結構性改革的目的和短期的總需求這兩方面做到很好地結合。我們不能因為短期里面總需求提高了,但是后續(xù)造成新的結構性矛盾或者是在某些領域里又造成了新的資產泡沫,這樣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從國內的環(huán)境來講,大家仍然非常期待發(fā)改委、財政部的政策能夠像人民銀行的政策一樣,能給到多少資金支持,能有多大規(guī)模的投資,然后算一算GDP能夠增長多少。但是實際上我們中國經濟不能走過去以數量擴張的方式為主的道路,而是以提升質量為主。我們要講的是“精準滴灌”,也會根據市場的反應,對接下來的政策做一些靈活的調整,我們的政策現(xiàn)在也變得更加科學和有效。
另外一方面,實際上我們需要看到中國經濟的前景。在人類歷史上很難看到一個國家出現(xiàn)了很多世界級的企業(yè),但是這個國家的經濟卻很差,這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們看到中國的很多世界級的企業(yè),正在過去被卡脖子的領域當中成了主要的競爭者。比方說在大飛機行業(yè),過去是兩巨頭,現(xiàn)在可能是三巨頭,中國的C919飛機正在獲得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可。包括通訊領域當中,就像華為鴻蒙,我們自己的操作系統(tǒng)都已經出現(xiàn)了。
其實中國的發(fā)展實際上也是全球經濟前所未有的一種新現(xiàn)象,歷史上除了二戰(zhàn)期間的美國,其全球供應能力達到世界級的水平。除此之外,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在全球擁有按照聯(lián)合國標準,門類最全的這樣一個工業(yè)產品體系。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更好地利用中國的生產能力來推動,或是服務于全球的經濟發(fā)展。我認為未來中國經濟仍然是非常具有前景的。